2017年,我市医改工作取得新成效,现代公立医院运行管理新机制初步建立;在县域内开展农村贫困人口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试点工作;完善我市“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市级三级医院以托管、设立分院等形式与县级医院组建7对紧密型医联体;已有151.4万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大刀阔斧的改革力度,真抓实干的创新成效,让群众享受到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份成效,源于我市始终以健康柳州建设为载体,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份成效,取决于我市长期走防治结合的道路,坚持推动卫生与健康工作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2017年,我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2017年,我市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费用为191.70元,住院人均费用为8226.70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98%和6.89%,均低于GDP增速;公立医院药占比为27%,远低于国家33%的控制目标,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初步遏制。
一、敢为人先,深化医改动真格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柳州作为国家第二批、广西首个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始终发扬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重要抓手,坚持“三医联动”,不断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破除以药养医、分级诊疗、全民医保、综合监管等制度建设上重点突破,同时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推动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2015年10月8日起,我市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片),范围涵盖市属公立医院、区直公立医院,民政等其他系统举办的公立医院,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公立医院。截至2017年12月,实施药品零差率政策共为患者减轻药品费负担约4.1亿元(不考虑药品价格上涨因素)。我市还分两次进行了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共计641项,主要降低医院开展较为普遍、涉及群众敏感度较高的检验、检查等项目价格。
为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虚高药价,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市在全区率先出台了《柳州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实施细则》,各公立医疗机构于2017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两票制”。
我市还积极开展以市为单位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以整个柳州市场为“筹码”,与药品企业进行博弈。筛选出全市公立医疗机构使用数量及金额排名靠前的80个品规实施带量采购。最终入围75个品规,价格平均下降5%,最高降幅为23.58%。减少药品采购费用近2000万元,为老百姓减轻了医药费负担,为医疗机构实现了开源节流,为社保机构节约了基金开支。
二、联合发力,分级诊疗显成效
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我市医改的发力点之一。2015年以来,我市连续出台了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以及相关的细化政策措施:二级及二级以上公立医院50%的号源,定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预留3-5张病床定向接待转诊住院患者。优质医疗资源的持续下沉,有效破解当前“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的无秩就医现状,不断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让更多市民增强医改获得感。
随着分级诊疗稳步推进,全市所有三级医院均参加医联体建设,与县级医院组建7对紧密型医联体。建立紧密型医联体绩效考核机制,出台财政激励政策。扩大县域医共体建设范围,截至2017年12月31日,6个县区已有13家县级医院和41家卫生院开展了医共体建设工作,参与率分别为72%和44.1%。县级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高新尖手术等医疗技术服务走进基层取得历史性的突破。我市还依托自治区级专科医院以及市中医院国家级重点专科优势,组建了精神卫生专科联盟、传染病专科联盟、肿瘤专科联盟、中医治未病专科联盟等4个联盟,形成补位发展模式。
与此同时,我市还通过实施“互联网+医疗”战略,改善群众的看病就医体验。我市建立了分级诊疗平台和分级诊疗APP建设,优化预约诊疗流程,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及时共享患者信息。2017年1月-12月,“分级诊疗APP”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等功能,服务就诊市民60多万人次,全市通过分级诊疗平台手机端预约挂号量达到16.15万人次,较2016年增长405.87%,2017年转诊达到2万人次。全市97家公立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机构已开通分级诊疗远程医疗服务。截至2017年12月31日,出具远程静态心电报告7221份,远程动态心电报告226份,远程影像报告38296份。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在深入推进。2017年,我市出台《柳州市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就医、转诊、用药等方面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政策,引导居民有效利用签约服务。截至12月底,柳州市区已有157.04万居民与社区家庭医生签约,签约率40.03%,其中重点人群签约70.87万人,签约率66.03%。
医联体、“互联网+医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同时发力,有效缓解了龙城百姓“看病难”问题,让城乡居民享受到了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就医的便捷性、有效性、实惠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三、健康扶贫,卫生惠民获点赞
因病致贫是脱贫攻坚的阻碍。当下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刻不容缓。面对贫困户病不起的尴尬,我市精确识别因病致贫返贫贫困户,实行农村贫困人口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9种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等“三个一批”,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等步骤,主动出击,有条不紊地推进卫生惠民措施。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建设。2017年共开工建设18个乡镇卫生院基建项目,投资3475万元,为72个乡镇卫生院采购彩超、救护车等5种大型医疗设备160件,投资6175万元。同时在全市推广“融水经验”的医共体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开通“绿色通道”和“一站式”服务。县域内医疗机构实施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覆盖率达100%,县级定点医院实现医保政策“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服务,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减轻贫困人员负担。2017年贫困人员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已经实现县域内住院自费费用不超过5%的目标,同时县域内诊疗比例稳定在90%左右。
全市有扶贫开发任务的10个县(区、新区),均采取政府直接兜底或补充保险兜底建立大病兜底保障机制,共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2017年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患病住院费用享受各类保障政策措施后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
截至2017年12月底止,我市对贫困人员大病救治实现了全覆盖,2017年全市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国家规定9种大病患病人数396人,住院及签约服务管理率达100%;自治区新增白内障为大病救治病种,2017年我市各级定点手术医院为贫困白内障病人做复明手术454例,白内障贫困患者除不适合手术等因素外,应治尽治达100%。我市因病致贫、返贫户数较上年度分别减少2860户和11152人,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贫困户比例,较上一年度降低0.64个百分点。
四、推陈出新,中医药实现新飞跃
具有“简、便、验、廉”优势的中医药,深受我市群众热爱,2017年7月1日,正式颁布启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让中医药事业发展有法可依,与西医并蒂双馨。
走进各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科和中医治疗,成为各个中心的标配。这一切,离不开近年来我市坚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和提升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中医药“六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2017年,我市中医药事业果实累累:2017年,我市获批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1个(李谱智传承工作室),市中医医院肿瘤科荣获“自治区级中医重点专科”称号,柳南区、城中区通过全国基层中医工作先进单位省级评审;全市能提供中医药壮瑶医药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比例达到100%;市中医医院纳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储备库名单。
五、跨省结算,异地就医享便捷
我市的跨省异地就医平台于2017年1月份启动,9月份正式运行,目前相关工作已步入正轨。经过几个月的运行,平台的使用率和知晓率大幅度提高,符合异地就医规定的参保人员能够及时备案,顺利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据统计,截至12月底,全市省外就医结算44人次,费用总额1113278.04元,医保基金支付731242.93元;作为就医地,结算外省参保人员22人次,费用总额246100.14元,医保基金支付151834.94元。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共有42家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信息系统,全市累计发放社保卡150万张,跨省异地就医备案人员达2538人次,外省在柳州市内异地就医备案人员达2329人次。我市跨省异地就医平台运行良好。
在实行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之前,部分长期异地参保人为省去往返报销,会在常驻地全额缴费参加就医地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行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后,采用平台结算时会因身份信息识别提示重复参保,必须终止一项医保待遇才能办理异地结算,从而杜绝了重复参保重复报销问题,既杜绝了医保基金的浪费,又简化优化手续,方便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