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人民政府
办 公 室 文 件
柳政办〔2017〕19号
——————————————————————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珠江—西江经济带
发展规划柳州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有关委、办、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柳州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2月7日
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柳州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出台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国函〔2014〕87号,下称《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广西实施意见的通知》(桂政发〔2014〕65号,下称《实施意见》)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柳州西江经济带(下称经济带)建设各项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等开放合作新机遇、新要求,深入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立足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绿色发展、优化升级、产城融合、开放引领和民生优先,深化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合作,加快产业升级城市转型,推进特色城镇带建设,把柳州打造成为产业集聚、要素集聚、人口集聚的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珠江—西江经济带转型发展先行区,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发展目标
围绕国家《规划》和自治区《实施意见》明确的发展目标,逐步实现“三阶段”目标:
1. 近期目标(2016—2017年):打基础,增后劲。全面实施柳州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大会战。到2017年,区域内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加完善,产业进一步集聚和优化升级,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开放合作、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2. 中期目标(2018—2020年):强功能,见实效。全面推进“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到2020年,区域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初具规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西江经济带龙头地位进一步凸显,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 远期目标(展望至2030年):上台阶,成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柳州特色城镇带基本建成,全面建成桂中开放发展战略支撑带、珠江—西江经济带转型发展先行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以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城市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 加快建设西江黄金水道
积极提升柳江航运能力,结合航道整治与洋溪(梅林)、落久、大藤峡水利枢纽以及红花二线船闸的建设,大力推进柳江柳州至石龙三江口Ⅱ级航道整治工程、西南出海北线通道( 省界至柳州) 航道整治工程、柳江上游四座船闸改扩建工程等项目,使柳江柳州至石龙三江口航道达到通航2000 吨级船舶(船闸预留3000吨级)标准,柳江柳州以上至贵州航道达到通航500吨级船舶标准。积极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加快鹧鸪江、官塘、江口、导江、相思、阳和等作业区建设,形成具备现代物流、临港工业等功能的综合性、现代化港口。到2020 年,柳州港货物吞吐能力达2000 万吨,建成西江黄金水道支线枢纽和珠江—西江经济带重要的航运物流中心;拓展港口航运合作,围绕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北部湾出海大通道,加强与西江黄金水道上下游沿线港口城市合作,在港口航线、航运物流和航运服务方面实现多港联动、优势互补。推进智慧航运建设,探索建立港口企业联盟,联合建设柳州港港航基础数据库、航运物流信息平台和航运交易信息平台。推动发展航运交易、航运金融、船舶租赁等现代航运服务业。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发展改革委、规划局、水利局(排在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 加快构建快速铁路网
大力提升对外铁路通道及内部铁路运输能力,重点打造通往周边省份的快速大容量客货运输通道,全力推进柳州至广州铁路、柳州至韶关铁路、黔桂铁路扩能、柳州至百色铁路、涪陵至柳州铁路,推进实施焦柳铁路怀化至柳州段电气化改造、湘桂铁路衡阳至柳州段电气化改造,加强柳州与西南中南地区及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形成南接北部湾出海大通道、北通华中腹地、东接珠三角、西接滇黔川渝的米字型铁路网络;积极推进柳州至三江、柳州至河池城际铁路建设,打造铁路客运枢纽新格局,重点推进建设柳州站站房扩建工程以及火车站西广场项目,推进柳州动车存放所建设,规划柳州东高铁站,大力提升铁路客运站的承载能力,完善铁路运输与城际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出租车、公共交通、城市道路的无缝衔接与零距离换乘,形成柳州客运枢纽新格局;完善铁路货运枢纽布局,结合产业集聚区规划,推动铁路货运站场及物流园区向中心城区外围及沿江港口周边布局,建设形成以柳州南编组站为核心的铁路货运线网。大力推进西鹅铁路货运中心站、官塘物流港公铁水货运中心、柳州雒容铁路商品汽车发运基地项目建设,构建辐射中南、西南、珠三角的全国性铁路货运枢纽。
责任单位:市铁轨办,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局、规划局、交通运输局。
3. 大力发展高速公路网
以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为目标,建立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为主体,加快连接园区、景区、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公路建设,畅通疏港疏站道路建设,打造以沿线县城、重要乡镇、矿区和旅游区为节点的全市快速客货运输网络。全面推进三江至柳州高速、桂林至三江高速、柳州至梧州高速、柳州经合山至南宁高速、桂林至柳城高速、融水至河池高速、桂林—柳州—南宁高速公路改扩建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柳州高速公路外环线项目;加快普通国省道公路网建设,积极推进G323 鹿寨经平山至柳城公路、鹿寨城北至柳州汽车城、高铁鹿寨北站至柳州汽车城、G209 长安至大良等一级公路、导江经江口至柳州二级公路、S210 柳城至来宾凤凰公路、S208富禄导江公路,S507 沙塘至洛满公路、雒容至东泉公路等项目建设,完善提升国省道公路干线公路,进一步提高路网密度和道路等级,提升市域内路网通达通畅水平;积极推进通乡镇、建制村公路提级改造和县乡路网连通完善,加强主干道连接点建设,促进县际、乡村公路网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各级公路交通通达能力;优化公路枢纽站场布局,积极规划建设官塘综合客运枢纽、香兰北综合客运枢纽、柳江新城客运站、三江新汽车客运站等集城市公共交通中转换乘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项目。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局、规划局
4. 推动民用航空发展
建设完善柳州机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功能,扩大服务网络。加快柳州远距离二跑道项目前期工作。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加强空陆联运、谋划空铁联运,规划建设空港经济区、空港物流中心,推进机场航空枢纽与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交、机场长途客运班线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无缝对接,构建多层次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大航线开发力度,争取开通至东盟国家及港澳台的国际及地区航线,争取从中转支线机场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次干线机场。推进通用航空机场布局建设,市区、各县区各规划建设一个一类通用机场,建设一批直升机起降点,形成柳州市区—柳城—融水—融安—三江、柳州市区—鹿寨—阳朔—桂林两条旅游走廊,满足公务服务、抢险救灾、科学实验、教育训练、商务旅行等需要。
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委、市铁轨办,国土资源局、规划局、交通运输局
(二)以打造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重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优化发展先进制造业
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着力推进智能制造和互联网+,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全力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现代工业体系。一是提档升级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加快广西柳州汽车城建设,以打造汽车全产业链为核心,整合汽车上下游资源,加快汽车产业向中高端产品转型发展,大力发展汽车后市场,借助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落户柳州的契机,打造循环互补的汽车产业生态圈,重点推进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试验室建设、东风柳汽商用车基地搬迁技术改造等项目建设。钢铁产业,着力调整钢铁产品结构,延伸钢铁产业链,加快钢铁产业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发展,重点推进柳钢汽车用板研发及产业化;机械产业,推进机械产品及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集成化、机电仪一体化改造,加快机械产业向智能机械产品转型发展,重点推进柳工智能化工厂升级改造项目建设。二是加快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按照高端引领、低碳环保、集群集聚的发展思路,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化工产业,重点推进柳化整体搬迁和技术改造升级项目建设;食品产业,重点推进柳州卷烟厂百万箱技术改造项目;建材产业,重点推进环波建材公司年产60万吨系列干混砂浆生产线项目;纺织产业,重点推进新宇纺织公司设备升级产品优化技术改造项目。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
2.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智能化、高端化、聚集化、整合化为引领,集中优势资源、实施重点突破,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推进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新能源车建设、东风风行景逸纯电动汽车整车研发等项目;智能装备制造业,重点推进菱特动力V6汽车发动机项目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推进美源汽车电子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新材料产业,重点推进银海铝业高强高韧运输罐车用热轧合金板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鼎铭金属公司年产10万吨不锈钢精丝微丝生产基地建设工程、广西七色珠光材料等项目。节能环保产业,重点推进鹿寨“上大压小”热电联产、鹿寨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示范点等项目;生物制药产业,重点推进圣特药业壮药生产基地建设、安琪酵母新建酵母抽提物二期等项目。积极谋划现代建筑产业化、轨道交通产业、机器人产业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局
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建设米袋子工程,大力发展优质稻产业,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建设菜篮子工程,加快推进蔬菜集约化、基地化生产,推进畜禽水产稳步发展;建设糖料蔗示范基地,建成40 万亩优质高产高糖的“双高”糖料蔗基地;发展特色农产品,着力扶持发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主的特色水果、高效桑茧、名优茶叶、优质畜牧水产、高山生态农业及林下种养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发展糖料蔗、桑茧、竹木、茶叶、油茶、畜禽、蔬菜和优质水果等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完善现代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桂中农产品集配中心;发展休闲农业,着力构建都市田园观光农业区、城乡精品农业观光区和农事休闲观光农业区;建设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一批自治区、市、县和乡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努力争创国家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业由生产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形成一产接二产连三产的互动型融合发展格局。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 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委、水利局、林业局、旅游发展委、水产畜牧兽医局、农机局
4.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
建设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重点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商贸功能区、旅游休闲区、中央商务区、科技创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六类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城市功能的新亮点。到2020年,全市重点建设13个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力争重点培育建设50个布局集中、功能完备、特色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市级服务业集聚区。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委、规划局、文新广局
实施服务业发展十大工程。以重点产业为载体,着力实施汽车产业服务工程、现代物流服务工程、“电商柳州”服务工程、现代商贸服务工程、现代商务服务工程、“互联网+”服务工程、金融保障服务工程、工业设计创新工程、旅游休闲服务提升工程、民生服务提升工程等“服务业发展十大工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加快打造现代物流、汽车服务、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等四个服务业千亿产业,快速提升柳州服务业总量。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委、工业和信息化委、旅游发展委、交通运输局、金融办,财政局、国资委、科技局、规划局
(三)以推动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建设为重点,建设特色多元城镇体系
1.打造“一圈一带四轴”城镇空间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县城和重点镇为依托,打造“一圈一带四轴”城镇空间组织结构,形成一批规划合理、经济繁荣、生态优良、分工协调的小城镇群。“一圈”:即以柳州中心城区为中心,包括柳东新区、北部生态新区、柳江新城区等组团,形成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一带”:即以长安镇、融水镇为中心,以浮石镇为纽带,构建联系紧密的融安-融水城镇带。“四轴”:包括东轴:柳州—雒容镇—鹿寨镇—寨沙镇—中渡镇—江口—导江等城镇群发展轴;西轴:构建柳州—太阳村镇—洛满镇—六塘镇等城镇群发展轴;北轴:构建柳州—沙塘镇—沙埔镇—大埔镇—凤山镇—大良镇—融水镇—浮石镇—长安镇—丹洲镇—大浪乡—老堡乡—古宜镇等城镇群发展轴;南轴:构建柳州—拉堡镇—进德镇—新兴—穿山镇—成团镇—百朋镇等城镇群发展轴。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委、规划局、旅游发展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2.发挥中心城区主导和带动作用
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内涵,强化柳州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全力加快柳东新区建设,打造立足广西、辐射西部、影响全国及东盟的综合性国家级汽车城,增强城市的产业集聚和辐射作用。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局、国土资源局等
3. 促进城镇协调发展
提升县城要素集聚能力。加强县城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增强县城的交通中心、经济中心的枢纽功能,提高要素集聚能力。统筹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重点支持雒容、沙塘、洛埠、石碑坪、穿山、洛满、百朋、成团、六塘、东泉、沙埔、江口、和睦、浮石、大良、丹洲、凤山、黄冕、中渡、寨沙、平山等乡镇打造成为特色城镇,依托区位、交通、资源及现有产业基础等优势,全面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切实增强小城镇能级。
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规划局,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委。
(四)以加快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柳州)广西园建设为重点,着力构筑开放合作新高地
1.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加快推进柳州—梧州—广州铁路、黔桂铁路扩能、百色—柳州—贺州—韶关铁路、涪陵—柳州铁路等项目,向西连接“渝新欧”铁路,构建贯穿亚欧的“粤桂渝新欧”铁路运输大动脉,实现柳州铁路与亚欧大陆铁路运输的无缝对接,形成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地区的大通道,把我市打造成为广西构筑“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战略节点和广西乃至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开发的新高地。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铁轨办、商务委,工业和信息化委、投资促进局
2.大力推进粤桂黔区域合作
依托贵广铁路、南广铁路、衡柳铁路、柳南客专等高速铁路,积极参与粤桂黔区域经济合作,培育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推动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构建优势互补、协作共赢的区域性交通网络。以产业互补协作为重点,加快以柳东新区为载体的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柳州)广西园的规划建设,积极探索跨区域合作共赢发展新模式,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逐步把柳州建成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利用柳州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共同打造旅游精品线路。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交通运输局、旅游发展委、铁轨办、柳东新区管委会
3.推进区内国内合作
全方位参与国内区域合作,深度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开发,充分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西博会、渝洽会等平台,推进与国内各城市在项目建设、市场拓展、科技人才、医疗、教育、就业等经济社会领域的合作对接,推动人才、技术、物资、信息、资金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促进城市间的优势互补,加强投资与产业合作,共同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
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科技局、教育局、卫计委
4.深化国际经济合作
提升中国—东盟(柳州)汽车工业博览会的影响力,充分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平台和机制,广泛开展经贸、投资、劳务、工程、服务外包、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扩大与东盟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推动柳州优势产业与东盟乃至世界接轨。建设柳东新区中欧(柳州)合作示范园,主动发展与欧盟经贸合作,积极推进中德装备园建设,加快提升对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合作层次和水平。
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工业和信息化委、投资促进局、柳东新区管委会
(五)以打造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为重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1. 提升环境质量
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落实水、土壤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水污染防治,加强柳江、融江、洛清江、龙江等主要河流的污染防治,实现全部县城和建制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加快土壤环境修复,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控制重污染工业向农村转移,严防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综合整治大气污染。
责任单位:市环境保护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2.建设低碳社会
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推进形成低碳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建设完善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支持乘坐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实施低碳城市行动,组织开展办公建筑节能改造和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建设低碳示范基地。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环境保护局、住房城乡建设委、机关事务管理局
3.打造生态花园城市
升级改造花园城市,形成“一季为主、四季兼顾,一花为主、多花互动”四季植物景观以及 “两环、一带、六轴、六区、多核”的绿色生态框架,将柳州打造成为以“紫荆花城”为品牌、植物品种更多样、色彩更丰富、配置更合理、景观更独特、内涵更深刻的和谐园林城市,全面打造柳州“生态花园、五彩画廊”花园城市2.0 版。
责任单位:市园林局、规划局
4.推进“柳州制造”绿色转型
围绕柳州汽车、钢铁、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促进绿色制造科技创新,努力提高“柳州制造”绿色化程度。重点打造柳州汽车城、河西工业园绿色制造示范园区,规划建设太阳村绿色建材工业园和石碑坪环保装备产业园。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局
(六)以加强社会事业合作为重点,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1. 建设区域教育中心
创新发展学前教育,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普惠性幼儿园。试点实施学前教育公建民营的办学模式,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巩固提升普通教育,支持高中教育举办特色班和国际学校,将城市教育特色发展成城市教育品牌和优势。扶持民办学校的发展,引导民办学校走特色化、品牌化办学的道路。重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园区互融共赢,做大做强广西汽车产业职教集团。鼓励学校与企业深入合作,支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实训中心、职业在教育中心,打造区域职业教育和培训中心。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2. 加强文化合作
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力度,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城乡区域文化一体化发展,加强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建设村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推进历史街区和传统村落的保护整治工作,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标性街区和建筑。打造文化休闲养生基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重点实施柳州白莲洞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发掘好工业相关文化遗迹和历史传统街区,加强对工业传统建筑群的保护利用,推进柳州空压机厂老厂区、柳州造漆厂老厂区等工业遗迹的保护和利用,保护鹧鸪江凤凰巷工人生活传统街区。支持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创意设计和产品研发,振兴特色传统工艺。加强文化产业合作,推动文化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共同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新能力的文化企业集团。积极开展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之间文化交流合作,共同开展对外特别是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活动。
责任单位:市文新广局,旅游发展委、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国资委、住房城乡建设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外办、各县区人民政府
3. 推动科技协同创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围绕汽车及零部件、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重点引进国内外一流的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院到柳落户或创建分支机构,搭建产业专业技术平台。鼓励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增强研发能力,鼓励企业在重点发展的产业进行技术创新合作。依托各类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引导“产学研用”建立技术创新联盟,优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集团、创新联盟牵头承担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推动区域科技合作,建立健全开放开发机制,全面提升吸纳国内外创新资源能力,争取国家、自治区高层次创新资源落户柳州。健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多渠道科技创新投融资机制。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
4.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
优先保障基础医疗机构建设。构建以市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以县级医疗机构为主线,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以村级卫生室为网底的四级医疗服务网络。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办医。建立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医院的渠道,形成政府办医疗机构与社会办医疗机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医格局。以医联体为重点,整合各级医疗资源,整体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建设以市人民医院和市工人医院为重点的市域医疗中心、以市中医院为重点的市域中医医疗中心,构建品牌医院、品牌专科、品牌医疗人才为支撑的医疗中心。
责任单位:市卫计委
5.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规范的制度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城乡居民的社会基本保险制度。建立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统筹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并轨。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建立商业保险和社会基本保险结合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养老服务网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
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委
6.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规范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市场,促进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引导城乡居民科学创业和有序就业;强化城乡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实现城乡之间和城市之间的就业信息互通,引导企业建设就业信息平台规范化发展,促进政府和企业共同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加强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支持柳州市职业技工学校的发展,强化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在岗职业技能提升的工作,提升城乡就业服务水平。努力增加就业机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创业基地建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业和信息化委、教育局、科技局、商务委
7. 加强保障房建设
健全住房保障制度机制,建立形成透明、公开、人性、规范的住房保障制度。完善住房保障建设体系。继续稳步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房、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集中区改造以及国有大企业危旧房改造,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老旧住宅区整治改造工作,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住房保障建设体系。不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范围。继续实施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集中区改造工程,进一步扩大改造范围,积极推进国有大企业危旧房集中区改造工程。
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发展改革委
三、保障措施
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柳州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柳州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必须加强领导,集中力量,举全市之力全力推进,确保《柳州实施方案》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制定方案
各责任单位要把所承担的工作作为本单位工作的主要任务,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具体落实措施,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完成时间、步骤,责任人和保障措施。
(二)成立领导和工作班子
针对每一项工作任务,牵头责任单位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班子。牵头责任单位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亲自负责,从牵头责任单位和配合责任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相对稳定的工作队伍,确保每项工作任务有人管、有人抓,不缺项、不漏项。对同时有数位领导分工负责的工作任务,要明确排在第一位的领导同志为该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三)建立协调机制
要结合工作任务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和例会制度,定期、不定期集中研究和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对重大事项要召开现场办公会。各责任单位要定期将工作进展情况向市负责领导汇报。
(四)加强沟通配合
各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汇报情况的职责,加强与配合责任单位及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各配合责任单位要树立大局观念,积极主动配合牵头单位及相关单位做好工作,齐心协力完成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
(五)加强督查和考评
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要深入现场检查,跟踪了解情况,督促任务实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2月7日印发